標題:
佈施功德的疑惑???
發問:
常常聽到人要做功德.要佈施.但是我遇到的這樣的一個情況.他是個老師.功德常常在他嘴邊掛著.你們做這個功德有多大!!做那功德有多大!!用功德當作讓我們做佈施的出發點.1.如果以這種有求的心態.那功德還會是功德嗎??2.這老師常常佈施大把銀子給泰國高僧.我們也問過他.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捐給慈善機構??或是沒有錢付營養午餐的家庭??台灣多少人苦到沒飯吃.他說."那些慈善機構有政府補助.那些沒飯吃的人沒有像高僧那樣守戒律.捐錢給他們功德不大.要佈施就要佈施在福田上,福報才會大.功德才會保護你."這點我很難認同.開口閉口都是功德.但是我看到的卻都只是錢.傾家蕩產.也是為了宗教功德.我無意批評.只是想... 顯示更多 常常聽到人要做功德.要佈施.但是我遇到的這樣的一個情況.他是個老師.功德常常在他嘴邊掛著.你們做這個功德有多大!!做那功德有多大!!用功德當作讓我們做佈施的出發點. 1.如果以這種有求的心態.那功德還會是功德嗎?? 2.這老師常常佈施大把銀子給泰國高僧.我們也問過他.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捐給慈善機構??或是沒有錢付營養午餐的家庭??台灣多少人苦到沒飯吃.他說."那些慈善機構有政府補助.那些沒飯吃的人沒有像高僧那樣守戒律.捐錢給他們功德不大.要佈施就要佈施在福田上,福報才會大.功德才會保護你." 這點我很難認同.開口閉口都是功德.但是我看到的卻都只是錢.傾家蕩產.也是為了宗教功德. 我無意批評.只是想請真的有宗教研究的人.幫我分析.這種瘋狂的為功德而功德.到底是功德還是空德?? 佛說要常常意念功德.那是不是要常常想著我們做過的佈施?
最佳解答:
---用功德當作讓我們做佈施的出發點....... 雖然[無功德]....但還有行善的福報! ------那些慈善機構有政府補助.那些沒飯吃的人沒有像高僧那樣守戒律---- 話是不錯...如果不起[功德想]就圓滿了....起了功德想...就只剩下福德.....但供養有戒高僧,福報還是大一些! 有[想]的佈施就是福德.....!!雖無法比功德殊勝....但和佈施貧苦差不多.....只是[佈施貧苦,如果沒有教育].....對受佈施者,未必有好處!! [有佈施比沒有佈施]好...至少培養慈悲,結善因緣....至於如何佈施....那是眾生個別的因緣!! 所以除了三輪體空的佈施外....其他的佈施..都是福德...差異不大!!
其他解答:
吾日三省吾身: 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 見賢思齊;見不賢而內自省。 一切罪懺悔,諸福皆隨喜。 腳踏實地,不問收穫,只求耕耘,就對了。|||||隨喜讚嘆諸大德 實沒有所施之物 亦沒有所施之人 也沒有所施之事 所有相皆是虛妄 應回到自性清淨 才稱是為真功德|||||佛陀說如果能以平等心布施: 1、不分別是「福田、非福田」 2、不分別是「有德者、無德者」 3、隨因緣隨力施予,且施已不後悔 4、不求世間小果,乃至不求有漏的福報 5、迴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麼一切福德果報,自然相隨,如小牛依著母牛一般。 學習以上的平等心布施,也就是學習「三輪體空布施」|||||何謂〔功德〕? 有功率(=效率=般若)的德行(=善舉=義行=能解脫煩惱之行), 金剛經云:不住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是名真佈施。 住相佈施何來功德? 光〔貪〕功德,就不是正行,好比功德種在草叢中,有用嗎? 傾家蕩產的佈施,你的心就不能平衡了, 而不能平衡就不能解脫煩惱, 如此的佈施,你說呢? 〔意念功德〕不是要你執著那個功德, 而是要審視自己在執行上,是用什麼樣的立場來作? 佛陀既然說:〔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〕 〔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?〕 都要你捨了,又何來意念? 解讀佛經不可不慎!~|||||開口閉口全功德 錢來錢去做功德 施你施他盡功德 嫌他嫌己沒功德 三輪不空 有福德 穿針之福 佛亦做 隨喜讚嘆 轉功德 普賢行願 莫蹉跎|||||根本沒有功德 那不是功德 只是安住你老師那顆不安的心 嚴格來說 也只是消除他心中一些不安 不過他心中不安的源頭 沒有消除 他就會一直做下去 你老師生病ㄌ 就跟頭痛就吃止痛藥 感覺不痛就好啦 也不找頭痛的原因 然後痛了 又再吃藥 但是吃了藥 頭不痛 對他來說是事實ㄚ 所以他會看到人就說 這有效 也是有善心的~ 你老師能繼續精進嗎? 就要看他個人因緣了 基本上 你老師因該對佛法有信心了 每天念三皈依 讓她淺移默化的受影響吧~~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|||||以有所求之心而為之事 非屬功德而是有漏的福德 即使作的在多終究是福德 跟功德沾不上邊 真正的功德是以清淨平等之心上供下施 維摩詰所說經其中一段經文[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,猶如如來福田之相,無所分別,等於大悲,不求果報,是則名曰具足法施。] 由此可知供養三寶或慈悲佈施 若真能以清淨平等之心發起 二者之功德無所分別等同無量 佛說要常常憶念功德是因眾生福薄 常在六道之中流轉 有的還墮三惡道受苦 若能平時行善佈施 常憶念功德 保持正行不失 臨命終可仗此功德得到解脫|||||for 樓主大德您好, 隨喜大德的心, 如果是我, 我也可能與大德一樣的想法~ 在此, 區區在下轉貼部分 地藏王菩薩本願經 如下, 請參考: "...佛告地藏菩薩:南閻浮提,有諸國王、宰輔大臣、大長者、大剎利、大婆羅門等,若遇最下貧窮,乃至癃殘瘖啞,聾癡無目,如是種種不完具者。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,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,親手遍布施,或使人施,軟言慰喻,是國王等所獲福利,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。何以故。緣是國王等,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,發大慈心,是故福利有如此報。百千生中,常得七寶具足,何況衣食受用。..." 所以大德請看, 下心含笑, 親手佈施, 或使人施, 給真正需要 幫助的人, 比供佛還多, 那有沒比原本已有諸多供養的高僧多, 自然也是, 這道理是很淺顯的, 因為前者做的是護命的工作, 而且若有人能如此做, 很可能一次就有二位大菩薩: 一位是在極苦中已有體會, 因人施而轉增增上的受者, 一位自然是大樂中不落諸欲, 因施人而轉增增上的施者~ 如果是像樓主大德這般的描述, 的確是一般人常犯的問題, 所以若遇當機之人, 得容勸說之人, 您也可以如這般勸說, 若時機未至, 則勿勸說, 或勸說難以接受, 亦是時機未至, 勿再說之~ 另外, 若有人不意念功德來幫助人, 或助後亦不意念, 呵~ 這人是大器之人, 因為平常心來幫助人, 視為應當 之事, 這人不就像菩薩的心一樣嗎? 世尊也未說過如大德 所擔心的要常常意念功德, 所以請放心~ 最後, 大德您應是久遠已習之人, 何必皆依他人, 應當也從自學開始, 要有信心~|||||比 較 嫉 妒 心 難 平 貢 高 易 礙 慧 性 增 我 執 愛 己 招 染 業 習 性 墮 入 生 死 海 布施是講心 ! 講三輪體空 ! 不是版大之義 !746FFA66609DA332
- Apr 09 Sat 2016 17:32
佈施功德的疑惑---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